红小羚羊
红小羚羊(学名:Cephalophus natalensis):是偶蹄目、牛科、小羚羊属的哺乳动物。体长70-80厘米,肩高38-48厘米,尾长8-11厘米;成体重9.2-13.6千克。体型较小且纤细、雌性大于雄性。皮毛黄褐色,下体略苍白。颈后部呈灰褐色,没有背部条纹。尾巴尖端白色。两性都有粗壮的尖刺状角,雌性的较短,可能隐藏在前额嵴内;雄性的角可达10.1厘米,基部有重环。
栖息于低地和山区森林。是昼行性的物种,在黎明之后和黄昏之前具有显著的活动高峰。白天的大部分时间会在密集的绿荫覆盖下休息。通常单独行动。似乎没有领地意识,多个个体的家园范围可能会重叠。很少有持久的社会联系。在重叠的领域,吃落地上的水果、树叶和昆虫。分布于爱沙尼亚、马拉维、莫桑比克、南非、坦桑尼亚和赞比亚。
形态特征
红小羚羊头体长70-80厘米,肩高38-48厘米,尾长8-11厘米;成体重9.2-13.6千克。相对同属物种体型较小且纤细、雌性往往比雄性更大更重。两性的皮毛均是黄褐色。位于分布范围北部的个体皮毛颜色更明亮,更红褐色。下体通常比身体其他部位略显苍白。颈后部呈灰褐色,没有背部条纹。尾巴很窄细,尖端白色。脸比身体略黑,下颏白色,小耳朵的边缘黑色。额头上突出的长发髻通常是栗棕色。两性都有粗壮的尖刺状角,雌性的较短,长2-4.5厘米,并且可能隐藏在前额嵴内。雄性的角通常长4.5-8.0厘米,最多10.1厘米,基部有重环。
近种区别
红小羚羊是其生活范围内唯一的红色小羚羊; 它比同域的蓝麂羚和桑岛新小羚体型更大、皮毛颜色更红褐色。
哈氏小羚羊有时被认为是红小羚羊的亚种,但可以通过其较黑的腿和黑色的面部火焰纹来区分。
桑岛小羚羊具有相似的整体颜色,但在臀部和大腿上有独特的白色条纹,在小腿上有特征性的白色雀斑。
栖息环境
栖息在非洲东南部的沿海和河岸森林。高度为海平面至海拔200米。该物种的最佳栖息地是形成树冠的树木,下面混合着开放的林下(用于觅食)和茂密的灌木丛(用于避难)。
生活习性
红小羚羊几乎完全是昼行性的物种,在黎明之后和黄昏之前具有显著的活动高峰。然而,白天的大部分时间(24-69%)可能会在密集的绿荫覆盖下休息。通常单独行动。它们似乎没有领地意识,多个个体的家园范围可能会重叠。很少有持久的社会联系。在重叠的领域,这些红小羚羊往往不会同时使用相同的领域。家庭范围的大小通常在2-15公顷之间。红小羚羊通常在林下开放的地区觅食,但如果受到惊吓,它们几乎会立即冲出去寻找掩护。尽管“duiker”的意思是“潜水员”(它们通常头朝下潜入茂密的植被中),但该物种是出色的跳跃者,可以越过1.6米的障碍物。在许多情况下,人们观察到红小羚羊与青腹绿猴交往,不仅以猴子掉落的食物为食,而且还允许灵长类动物为它们梳理毛发。
主要以落叶、水果、种子和鲜花为食。天敌包括豹在内的许多中型和大型捕食者。
分布范围
分布于爱沙尼亚、马拉维、莫桑比克、南非、坦桑尼亚和赞比亚。
曾经广泛出现于从坦桑尼亚东南部到南非夸祖鲁——纳塔尔省东北部的沿海和河流森林和灌丛、悬崖和山地森林中(1999,2013)。津巴布韦或赞比亚没有该物种的确认记录,在1999年出现于赞比亚东北部和马拉维北部。
繁殖方式
红小羚羊是一种非季节性繁殖动物,全年都可以生产。妊娠期是216天。每胎1仔。幼羚出生时大约一千克,颜色非常深——几乎是黑色。 至少在最初的两周内,新生儿隐藏在茂密的灌木丛中,并由它们的母亲定期养育并进行护理。寿命长达15年。 [1]
亚种分化
中文名称 | 学名 | 命名者及年代 | |
---|---|---|---|
1 | 红小羚羊哈维亚种 | Cephalophus natalensis harveyi | Thomas, 1893 |
2 | 红小羚羊指名亚种 | Cephalophus natalensis natalensis | A. Smith, 1834 |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6年 ver3.1——无危(LC)。
种群现状
Bowland在1990年记录的密度从有利栖息地(例如圣卢西亚)的 1/0.5-1.0公顷到不利地区的1/2.5-5.0公顷不等。East (1999) 得出的总量估计数约为 42,000只,尽管实际数字可能要大得多。尽管该范围的很大一部分发生在莫桑比克,但野生动物种群的整体恢复很可能包括红小羚羊(East 1999,Hoffmann and Bowland 2013),但该物种的大部分范围的数量趋势逐渐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