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氏小羚羊
鄂氏麂羚(Cephalophus ogilbyi):是偶蹄目、牛科、小羚羊属的哺乳动物。头体长85-115厘米,肩高55厘米,尾长12-16 厘米;成体重14-20千克。该物种腿长,后躯强壮。整体颜色为金棕色,但腹部较淡。有一条细的黑色条纹沿着背部中线延伸,并接近尾部。尾巴顶部呈金黄色,底部呈白色,尖端有一簇白色、黑色和棕色的混合毛发。腿通常比身体更黑。前额呈明亮的红褐色,顶部有稀疏的长毛。两性都有短而向上弯曲的角。
栖息于原始雨林,通常有封闭的森林树冠。在比奥科岛上,可能出现于海拔至少2,260米的地方。单独或成对。基本是白昼活动的动物,觅食通常发生在早上和傍晚。该物种可能会跟随猴子穿过森林树冠,以吃掉落在地上的果实、种子和花朵。分布在塞拉里昂、利比里亚、加纳、尼日利亚东南部、赤道几内亚的比奥科岛及加蓬。
形态特征
奥氏小羚羊头体长85-115厘米,肩高55厘米,尾长12-16 厘米;成体重14-20千克。这是一种长腿小羚羊,后躯强壮。虽然腹部较淡,但整体颜色为金棕色。有一条细的黑色条纹(1-6 厘米宽)沿着背部中线延伸,从肩部开始,随着接近尾根而变窄。在指名亚种中,条纹在到达尾部之前结束,而在其他两个亚种上几内亚亚种的白腿亚种中,条纹以细线的形式延续到尾部。尾巴顶部呈金黄色,底部呈白色,尖端有一簇白色、黑色和棕色的混合毛发。腿通常比身体更黑,除了亚种“C. o. crusalbum”小腿是亮白色的。赭石脸有黑色的口吻、白色的下颚和明显的栗色眉毛。前额呈明亮的红褐色,顶部有稀疏的长毛。两性都有短而向上弯曲的角,雄性长8-12厘米,雌性长4-6厘米。
近种区别
在野外,奥氏小羚羊与红小羚羊通常很难区分,尤其是在逃跑时。 即使是照片也可能是一个挑战,这取决于角度。相对较淡的金色和狭窄的背部条纹是奥氏小羚羊最显着的特征。奥氏小羚羊白腿亚种(C.o.crusalbum )的白腿具有明显的区分意义。
骝毛小羚羊与奥氏小羚羊非常相似,但习性为夜间活动,皮毛颜色更深,背部有更宽的条纹,从颈部一直延伸到后脑部。
白腹小羚羊也与奥氏小羚羊相近,但它们背部有一条非常宽的条纹,边缘通常呈扇形。青臀小羚羊的背条纹向尾部变宽,在后躯上展开。
栖息环境
首选栖息地是原始潮湿的低地森林,但在森林——稀树草原的分散的森林斑块中很常见。在高林和采伐林或高林和次生林混合的地区也被记录,但在高度改造的次生林中似乎非常罕见。在比奥科,该物种也存在于海拔超过2,000 米的山地森林和海拔较高的鹅掌楸森林区,这些栖息地通常由大陆上的其他小羚羊物种占据。
生活习性
奥氏小羚羊是最不为人知的小羚羊之一。对野生奥氏小羚羊的少数报告观察表明,个体维持着较小的家园范围,领地大约0.1平方公里。它们单独或成对活动。基本是白昼活动的动物,在黑暗的时间里很少活动,但非常隐秘。觅食通常发生在早上和傍晚。中午通常休息。在相同的区域每晚返回睡觉,并使用专门的排泄点。主要发声是“wheet”的呼叫。
植食性,该物种可能会跟随猴子穿过森林树冠,以吃掉落在地上的果实、种子和花朵。
主要捕食者:豹和小型猫科动物;在比奥科,蟒蛇是其主要的天敌和捕食者。
分布范围
分布于喀麦隆、刚果、科特迪瓦、赤道几内亚(比奥科)、加蓬、加纳、利比里亚、尼日利亚和塞拉利昂。
繁殖方式
关于奥氏小羚羊的繁殖或发育一无所知。据报道,该物种的幼羚皮毛上有斑点。
亚种分化
中文名称 | 学名 | 命名者及年代 | |
---|---|---|---|
1 | 奥氏小羚羊上几内亚亚种 | Cephalophus ogilbyi ssp. brookei | Thomas, 1903 |
2 | 奥氏小羚羊白腿亚种 | Cephalophus ogilbyi ssp. crusalbum | Grubb, 1978 |
3 | 奥氏小羚羊指名亚种 | Cephalophus ogilbyi ssp. ogilbyi | Waterhouse, 1838 |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6年 ver3.1——易危(VU)。
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附录Ⅱ和附录Ⅲ》(CITES)2019年版附录Ⅱ
种群现状
栖息地退化、破坏和过度捕猎是持续的威胁,如果这种趋势继续下去,上几内亚亚种和指名亚种的数量将进一步下降,直到两者都被限制在几个有效的保护区。1999个估计总量为 35,000只,其中包括估计5,000只上几内亚亚种,12,000指名亚种和18000 的白腿亚种,虽然后者的估计可能太低了。 整个上几内亚亚种和指名亚种的种群数量可能正在减少,但有一些可能的例外,例如在一些保护区。在物种密度非常低的加蓬和刚果西北部,白腿亚种的数量可能在其范围的大部分地区保持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