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创建
31.2K
6167

黄背小羚羊

黄背小羚羊(学名:Cephalophus silvicultor):是偶蹄目、牛科、小羚羊属的哺乳动物。体重45-80千克,体长115-145厘米,尾长11-18厘米。雌性体型稍大,但雄性和雌性在外观上彼此相似。围绕着白唇的口吻区域是浅灰色。身体皮毛颜色黑色或棕色,尾巴附近有一个黄色的三角形斑块。两性都有短而锥形的角,长度在8.5-21厘米之间

栖息在茂密及辽阔的热带雨林、河岸森林和山区森林,它们的体型很适合生活在森林里,其身材适合钻入灌木丛中躲避掠食者。通常出现于林下生长茂密的森林地区。主要种子、果实、草、真菌及叶子作食物。与其他森林小羚羊物种相比,黄背小羚羊的分布范围最广,遍布中非西部,分布范围从几内亚比绍向东到乌干达和苏丹,最南到安哥拉和赞比亚。

形态特征

黄背小羚羊是最大的森林小羚羊物种之一,在野生体重45-80千克,体长115-145厘米,尾长11-18厘米。相对于体型而言,黄背小羚羊的大脑尺寸比任何其他羚羊物种都要大。该物种的皮毛颜色是黑色或棕色的,尾巴附近有一个黄色的三角形斑块。这个黄色斑块通常要到大约 1个月大时才会出现,并且要到大约10个月时才会完全发育。雄性和雌性在外观上彼此相似,尽管雌性稍大。围绕着白唇的口吻区域是浅灰色。两性都有短而锥形的角,长度在8.5-21厘米之间。年幼的黄背小羚羊出生时呈深棕色,侧面有斑点,腹部为红色。这些神秘的颜色帮助它们在森林中躲避捕食者。

黄背小羚羊的每只眼睛后面都有独特的气味腺。与其他羚羊物种不同,这些腺体从一组毛孔中分泌,而不是从一个单独的大开口分泌。这些气味腺用于标记领地边界。黄背小羚羊的体型适应在茂密的植被中生活,身体呈拱形,前肢较短,后肢较长,以提高机动性。 

栖息环境

在黄背小羚羊分布的大部分范围内,它们出现在潮湿的低地和山地森林,包括原始森林和次生林、森林——稀树草原地块、长廊森林、灌木丛和潮湿稀树草原林地内的孤立森林斑块中; 也存在于种植园和农场灌木中; 在山地地区,它们占据竹丛和陡峭的树木繁茂的斜坡。 在安哥拉米姆博林地(miombo woodland)中记录。

在圈养中,黄背小羚羊不能忍受寒冷的温度。它们不能长时间暴露在7摄氏度的气候中,但可以承受43摄氏度的温度。

生活习性

行为

黄背小羚羊是一种不合群的物种。它们白天以“个体形式”单独休息——经常在倒下的树下、茂密的灌木丛中或裸露的树根丛状的地方休息,并在晚上觅食。雄性和雌性共享领地并松散地结合交配。也曾观察到黄背小羚羊在白蚁丘的顶峰上休息以获得有利位置。这一点以及观察到一些雌性角被折断的事实表明,该物种积极捍卫领地,领地边界也标有上颌腺。

黄背小羚羊用眼睛前方的独特气味腺交流。这些上颌腺由结缔组织组成,周围有2到3个分泌层,形成无毛狭缝。这些腺体的存在会导致脸颊肿胀。小羚羊的每个蹄子后面也有气味腺。腺体气味被用来传达领地边界、生殖状态,并作为一种巩固社会联系的方式。黄背小羚羊也通过咕噜声和刺耳的叫声进行交流。当受到惊吓时,这些小羚羊会发出刺耳的哨声,竖起背脊逃跑。

食物

黄背小羚羊是选择性觅食的食果动物。典型的饮食纤维含量低。淀粉快速发酵,快速通过消化道。除了水果,它们还吃叶子、种子、树皮和芽。野外,通过对四只黄背小羚羊的检测,发现它们能吃掉 71.3%的果实物质和28.6%的干重。 偶尔,这些森林羚羊会杀死和吃掉鸟类等小动物。在28.6%的干重中,0.1%是动物物质。

该物种专门吃掉树上掉下来的水果,可以吃灵长类动物和其他食果动物吃得过大或过硬的水果或种子。小羚羊的颊齿专门用于咀嚼坚硬的树皮和树根。长而尖的舌头和活动的嘴唇使树叶很容易获得和操纵。它们用自己的蹄子和鼻子在地上挖掘食物。体型巨大的黄背小羚羊迫使自己几乎不停地觅食。

分布范围

分布于安哥拉、贝宁、布基纳法索、布隆迪、喀麦隆、中非共和国、刚果(金)、刚果(布)、科特迪瓦、赤道几内亚、加蓬、加纳、几内亚、几内亚比绍、肯尼亚、利比里亚、尼日利亚、塞内加尔、塞拉利昂、南苏丹、多哥、乌干达和赞比亚。 

可能已灭绝:卢旺达;灭绝:冈比亚;存在不确定:乍得。

繁殖方式

黄背小羚羊的交配对在社交上互相舔舐。这种行为也出现在母亲和幼羚之间。成年小羚羊在其他成年个体的身体和腿上摩擦它们的眶前气味腺。小羚羊伴侣还将这些气味腺压在一起,作为配对结合的可能标志。人们认为雌性保卫它们与雄性共享的领地。 然而,配对责任可能是相当短暂的。 

在人工饲养下,黄背小羚羊全年每月发情一次,持续2-3 天。妊娠期大约为7个月,之后雌性会生下一只小幼羚。 偶尔,也有2只出生。雌性每年可繁殖两次。年轻的黄背小羚羊在森林中隐藏了1-2 周。洛杉矶动物园圈养的一头雄性黄背小羚羊在95天后断奶,尽管其他黄背小羚羊的记录是在大约5个月时。雌性在9-12个月大时性成熟,而雄性在 12-18个月时性成熟。

亚种分化

黄背小羚羊(4亚种)

中文名称 学名 命名者及年代
1 黄背小羚羊短毛亚种 Cephalophus silvicultor curticeps Grubb and Groves, 2002
2 黄背小羚羊长毛亚种 Cephalophus silvicultor longiceps Gray, 1865
3 黄背小羚羊簇毛亚种 Cephalophus silvicultor ruficrista Bocage, 1869
4 黄背小羚羊指名亚种 Cephalophus silvicultor silvicultor Afzelius, 1815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6年 ver3.1——近危(NT)。 

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附录Ⅱ和附录Ⅲ》(CITES)2019年版附录Ⅱ 

种群现状

1999年检测的黄背小羚羊分布区域,密度为每平方公里0.1-1.0只,根据这些数据得出了大约160,000个体的总量估计数,2013记录的密度范围为每平方公里是0.9-2.1只。物种数量趋势普遍下降,但由于数量稀少和/或有效防止偷猎,狩猎压力较低的一些地区除外。


6167

免责声明:本站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内容仅供参考。

以上内容均为商业内容展示,仅供参考,不具备专业问题解决服务,

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

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948026894@qq.com 与我们联系进行删除处理!

上一篇:红腰小羚羊
一秒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