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利亚野山羊
瓦利亚野山羊(学名:Capra walie):是偶蹄目、牛科、山羊属的哺乳动物。性别二态性。成年雌性的总体重约为80千克,约为雄性体重的50-60%,雄性体重可达125千克。雌雄皆有犄角,雄性的角更大,长度达到110厘米。前表面有非常明显的棱节突起。两性腿上都有黑白斑纹,下体为灰白色。背部区域呈栗棕色,雄性则较深。雄性的下颏上有黑色的胡须。
栖息地狭窄且受限制。主要分布区是陡峭的、多岩石的和地形异质的斜坡,沿着悬崖从东到西不超过50公里,海拔高度在2,300 -4,000 米之间。该物种雌性在繁殖季节之外比雄性更孤独。相反,雄性与年龄或体型相似的其他雄性形成小群体。清晨和深夜活跃或进食。食物包括草、嫩枝、灌木、树叶、藤本植物和地衣。仅分布于埃塞俄比亚塞米恩山脉(Simien Mountains)的高原地区。
形态特征
瓦利亚野山羊和其它山羊属成员一样,在外表的许多方面都呈现出性别二态性。成年雌性的总体重约为80千克,约为雄性体重的50-60%,雄性体重可达125千克。雌雄皆有犄角,雌性的细,略呈拱形。但是雄性的半圆形角更大,长度达到110厘米。雄性犄角的前表面有非常明显的棱节突起(成熟的雄性可能有十多个这样的棱节)。
两性腿上都有黑白斑纹,下体为灰白色。背部区域呈栗棕色,雄性则较深。在野外,雌性的颜色较浅。雄性的下颏上有黑色的胡须,年长的雄性也有非常黑的胸部和沿着侧腹的黑带。
也许是为了适应山区的环境,瓦利亚野山羊的蹄子有锋利的边缘和凹陷的下侧,可以作为“吸盘”来提高它们的抓地力。
栖息环境
瓦利亚野山羊存在于塞米恩山脉(Simien Mountains)的高原地区,海拔在2,300 -4,000米之间,栖息地狭窄且受限制。主要分布范围是陡峭多岩石的地形和异质的斜坡,沿着悬崖从东到西不超过5公里,南北之间的栖息地范围有限。
塞米恩山脉的特点是巨大的峡谷和沟壑,具有陡峭而锯齿状的悬崖。有些瓦利亚野山羊个体只栖息在较低的悬崖上,这为粗心的个体提供了跌倒的潜在风险。在高海拔和低纬度地区,悬崖生境有利于降水季节性和日温波动的极端情况。雨季从5月持续到10月,与丰富的植物生长和多样性有关。在旱季,草和灌木形式的食物从大部分景观中急剧消失。在平均海拔近3500米的地方,该物种生活的昼夜温差大。在正常的一天,温度范围从接近冰点到超过25摄氏度。尽管每日气温波动,但由于埃塞俄比亚靠近赤道,因此季节性温差较小。
生活习性
瓦利亚野山羊只在清晨和深夜活跃或进食。通常中午时分变得昏昏欲睡,倾向于躲在茂密的灌木丛下,远离中午强烈的阳光和任何附近的捕食者。
与大多数山羊属动物不同,该物种雌性在繁殖季节之外比雄性更孤独。相反,雄性与年龄或体型相似的其他雄性形成小群体。这种关联模式在发情季节发生逆转,雌性形成育儿群,雄性在竞争中彼此孤立。发情季节的战斗最常发生在年龄和体型相似的雄性之间。这是因为年长的雄性几乎总是在与年轻的竞争对手的战斗中获胜。事实上,如果两个雄性之间的年龄差异较大,通常根本不会发生战斗。
作为“广义食草动物”,瓦利亚野山羊既是食植动物也是食草动物。事实上,它们的食物中包括了各种各样的草和灌木。尽管食草占其饮食的较大一部分,但该物种大部分时间都在茂密的灌木丛中觅食。食物包括草、嫩枝、灌木、树叶、藤本植物和地衣。
分布范围
仅在埃塞俄比亚北部山区发现。几乎所有残存的物种都居住在塞米恩国家公园北部25公里的悬崖上。塞米恩国家公园(SMNPT)是世界上山羊属物种分布的最南端,也是瓦利亚野山羊出现的唯一地方。
繁殖方式
瓦利亚野山羊的典型交配系统是一夫多妻制,在繁殖季节,优势雄性会产生不成比例的后代。这些雄性由于体型庞大和战斗经验丰富,能够通过获得重叠雌性家庭范围的独家寻偶权来垄断雌性。
瓦利亚野山羊与其他山羊属物种的区别在于其一年四季都能繁殖。这可能是因为处于热带地区的塞米恩山脉缺乏温度季节性,对全年繁殖的个体没有环境成本。尽管如此,瓦利亚野山羊通常的发情交配季节是2-4月。在3-6月之间观察到雄性和雌性之间的性活动高峰,与短暂的发情季节重叠。该物种一岁时达到性成熟,然而,两性都在继续生长,年龄与体型相关。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20年ver3.1——易危(VU)。
种群现状
瓦利亚野山羊由于其种群规模较小,在“IUCN红色名录类别和标准D1+2”下被评估为易危(VU),该种群数量远小于1,000只,但已超过250只成熟个体。当前保护的减弱可能会再次导致人类涌入、栖息地破坏和偷猎。还存在从牲畜传播疾病的风险(例如,口蹄疫、小反刍动物瘟疫或传染性山羊胸膜肺炎),或者只是不明来源的爆发(例如,疥癣)。这两种威胁都可以迅速将瓦利亚野山羊推向“极危”或“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