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6K
5991
笔石
化石多保存为印痕,如同在岩石层面上留下的笔迹,故名。在一些底域缺氧或贫氧的环境下,可保存为三维立体形式,如华南上扬子区上奥陶统的庙坡组黑色页岩、江南斜坡区中奥陶统宁国组黑色页岩。在一些特定地区的奥陶系-志留系灰岩地层中还保存有状态极好的立体笔石,如加拿大北极地区志留系下部灰岩地层中就分析出了大量保存完好的三维立体笔石标本。
笔石体常由一个或若干个笔石枝组成,一个笔石枝包含胎管和若干胞管,胎管和胞管都是笔石虫的房室,从胎管开始,新的笔石虫以出芽的方式产生。胎管和胞管的形态、笔石枝的发育等是笔石分类的主要依据。
笔石多营漂浮生活,少数营固着生活。始见于寒武纪中晚期,奥陶纪、志留纪相当繁盛,是当时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至早石炭世后期灭绝。主要产出在黑色或深色泥页岩中,全球广布。因其演化迅速,分布广泛,是进行奥陶纪、志留纪地层划分和对比的最重要的标准(即第一门类),是许多相关年代地层界线层型(“金钉子”)的确定依据。